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5-8-17
隨著醫改的深入和互聯網醫療從外部的沖擊,醫療服務評價正受到市場更多的關注。很多地方政府正在將醫療服務滿意度評價作為醫院的考核標準,比如深圳制訂了 《醫院公眾滿意度調查監測通報辦法》,采取每季度監測通報。一些外部創業項目也在進入醫療服務評價,但更多的是受到社會資本辦醫的青睞,大型公立醫院的接 受度仍較低。
盡管從長遠的趨勢來看,醫療服務評價在未來必將是醫療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尤其是在以病人為中心的體系下。但是,醫療服務評價在當下的中國卻很難收獲實效,也無法真正的去推動醫療服務的改善,這是由當前的體制所決定的。
首先,醫院并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去改善服務。在面對每日大量的陌生病人就診的現狀下,醫院的服務能力始終在快速解決病人的需求,至于服務則根本無暇顧及。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醫院靠的是政府給定的級別來獲取各類優勢資源和人才,醫院管理層的發展取決于上頭而不是病人,醫生的收入不是來自服務費用而是產品,他 們對于服務的被認可是沒有依賴的。
其次,診療標準和服務規范的缺失導致評價的客觀性沒有準繩。要對醫院和醫生做成評價,不僅僅是其服務態度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其服務能力的高低和診療的準確 性。但中國長期缺乏臨床路徑的規范指引和客觀有效的醫療支付標準。在標準的缺失下,很難對醫療服務做出恰當而明確的評價,只能從各自的印象和主觀感受來提 供評價,而這類評價則很難成為其他病人就醫的有效指南。
最后,病人在面對陌生的醫生時,也無力去了解和判斷醫生的優劣,只能通過醫院的名氣和醫生的職稱來判定醫生的好壞。這進一步降低了醫院和醫生對服務評價的 認可。由于中國分級診療的匱乏,醫患關系長期處于陌生狀態,病人對醫生無從了解。又由于客觀評價體系的缺失,即使有了評價內容,病人還是無從判定評價的有 效性。
因此,在當前的體系下,醫療服務評價很難真正去展開。但是,服務評價體系終究需要建立,這也是增強分級診療、緩解醫患矛盾和提升療效管理所必需的手段。要 想在醫療服務評價上獲得突破,首先還是要建立規范的臨床路徑指引和全國性的支付標準。只有有了這兩個客觀的標準,對于醫療負擔評價才能稱得上客觀有效,也 才能被醫患雙方所認可。
分級診療體系的構建則是最有效的推動醫療服務評價的動力。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醫患之間需要建立熟人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是基于醫生的診療能力和服務標 準。病人在選擇醫生的時候會更多的依賴口碑和網站上所呈現的評價內容。隨著病人的選擇性增強,醫生對評價體系的認可將逐漸升高。但是,這一前提是需要基層 醫療的醫生能力獲得病人的信任,目前還為時尚早。
最后,第三方評價獨立標準的建立。如果第三方的評價服務是基于任何人都可以填寫的,在中國這樣的市場很容易被水軍淹沒,病人得不到任何真實的信息。因此, 醫療服務評價更多的是應該采取由第三方公司單獨以問卷形式對就診之后的病人來展開。比如,美國的PressGaney是位于印第安納州南本德的一家醫療服 務評價咨詢公司,負責將患者滿意度問卷發給在醫院就診的患者,收集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最后得分。其中進行調查的不僅僅是醫生,還有護士、助產士等 醫護人員。為了數據的有效性,每位醫護人員必須在過去的1年半里收到超過30份問卷才能進行評分。
只有構建了完整有效的第三方評價標準,才能真正去推動醫療服務評價在中國的發展。但現在這些還處在過于早期的階段。
因此,醫療服務評價表面看來是較為容易操作的互聯網醫療模式,但其實其背后牽涉到整個系統的再造,難度相當大,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單獨推動的。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